那时候,听说五架娘娘的作用是负责查阴、过阴一系列事务,俗称就是“跑地府的”。
这与辽宁以北的出马弟子堂单上的“清风鬼主”非常相似。
关于五架娘娘的真实身份,可谓是众说纷纭。一种说法就是咱们上述所讲的,是一位专门负责“跑地府”的女神。
还有一种说法就是“五架娘娘”的名字是误传,正确的叫法是“五家娘娘”,是五位不同的,掌管人间疾病的道教女神的总称。
关于五位娘娘的说法,各地也不相同,北京妙峰山的娘娘庙中,供奉的是碧霞元君、送生娘娘、眼光娘娘、斑疹娘娘、送子娘娘五位。
而天津天后宫则是天后娘娘(妈祖)、斑疹娘娘、送子娘娘、送生娘娘和眼光娘娘。
为什么要提北京和天津两地呢?因为对于“五架娘娘”的身份,倾向于后者,我个人认为,她并非是“跑地府”的女神。
原因有二:
首先,那么多弟马都指望一个女神跑地府,觉得这种说法有点不靠谱,不如自家清风鬼主跑地府靠谱。
再来,出马文化并不是东北土生土长的,而是关内人,严格来说主要是华北地区民众闯关东时期将香门文化带到东北来,然后和东北的萨满相结合,才诞生的现代出马仙。
在“出马”诞生之前,北京和天津地区,民间早就已经有了请仙附体看事的民俗。
咱们追本溯源,看看五架娘娘与胡黄白柳仙的关系。根据书中记载,北京地区有三座仙山,分别是东大山(丫鬟山)、妙峰山、天台山(天泰山)。
在清末民国时期,北京地区的香童,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一百多年前的当地出马仙认为,北京的三处仙山管理这当地所有的胡黄等仙家。
当时也有了比较完善的等级制度:
最高级别的是娘娘庙的娘娘——第二等级的是娘娘庙中当差的胡黄白柳等草仙,被称为“圣山上当差的”——第三等级是村户中出马的仙家——最低就是香头,也就是出马弟子,被称为“仙家当差的”。
同为华北地区的天津也是一样,天津有句俗话“先有娘娘庙,后有天津卫”,可见天津娘娘庙的历史之悠久。据说,旧社会的天后宫中,就有胡黄草仙的塑像。
由此可以看出,五架娘娘的由来历时已久,并且和胡黄仙家有分不开的关系。
从身份来说,确实比胡黄仙家地位要高,所以,一般堂单上有五架娘娘的,都是书写在堂头的位置。
北京与天津的娘娘庙中,还有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地方神——王奶奶,她也与出马弟子有很大关联。王奶奶的故事版本较多,有王奶奶,有王二奶奶,还有王三奶奶。有人说是一个人,也有人说是三个人,也有人说她们是姊妹三人…
用现在的话说,王奶奶就是旧社会的顶香弟子,苦了一辈子,但也没停止过积德行善,死后被当地百姓奉为神灵。
根据以上多个信息,我们可以看出,出马仙供奉五架娘娘并非空穴来风。但是否就像一部分朋友所说,“五架娘娘”其实应该写作“五家娘娘”呢?“五家”与“五架”都对,因为在天津天后宫的皇会大典中,五位娘娘分别乘坐五架宝辇出巡散福,祈佑国泰民安,百姓多福。
而且,妈祖祭典与祭孔和祭陵同为中华三大祭典,被称为国家祀典,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天津的娘娘庙,也就是天后宫,是现存的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。
总之,不管是“跑地府”的“五架娘娘”,还是百姓敬仰的“五家娘娘”,都是体现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抗艰难的决心。我们在争论神祇身份和作用的同时,更重要的是应该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。
其实,辽宁地区的出马文化与吉林和黑龙江的不同之处不止在于五架娘娘。例如:
当地萨满普遍使用太平鼓,而黑吉则多用手抓鼓;
当地祭祀一般被称作“烧香”,而黑吉地区则就是叫祭神或跳神;
当地拜神有即兴的“唱盘”,而黑吉地区很少能见到这种形态。
毕竟我们的前辈就是在香门文化的基础上,兼容了萨满文化,才有了今天的“出马仙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