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中国人春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,贴春联既然有这么好的寓意,肯定不能随便贴贴了事,贴春联也是一件非常具有“仪式感”的事情。我国人民在传统习俗上都很严谨,做事都喜欢选择良辰吉日,春节作为我国的“百节之首”,尤其是贴春联更是十分讲究,现在小编给大家介绍下贴春联的禁忌和讲究。
一、过年贴春联有什么讲究?春节贴春联的禁忌有哪些?
①不要贴错时间
民间有一个传说:春联就是天上的神仙,当旧的春联撕破后,神仙就会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凡间人世的情况。
因此,贴春联的最佳时间是除夕早上6点到12点之间,当人们把旧春联撕破、贴上新的春联,寓意着除旧布新,人们已经破除不好的运气,开始了全新的生活。
中华文化包容性强,除却这个最佳时间,因为种种原因,正常来说,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吃年夜饭之前,都可以贴春联。
例如很多外地游子,常年不回家,一般会在放假后收拾行囊回家过年,或者单位早些放假,放假或离家之前都会把对联贴好;
还有一些生意人,年头忙到年尾,一直到除夕下午才能关门闭业,他们一般会选择在除夕下午打烊前贴好春联,告知顾客已停业休息、回家过年去了。
但无论怎样,贴春联都不可太早或太晚:
贴的太早叫“慌忙星早落”,意思是天还没亮,启明星也即慌忙星还没落下就贴春联,有白忙乎的意思;
贴的太晚也会“一步跟不上,步步跟不上”。本来贴春联就意味着除旧布新,所以一定要赶在除夕晚上贴好春联,这样寓意才会更好。
②不要贴反了
第一,上下联不要贴反了
春联中带字的一般有三个,分为上联、下联和横批。
古时候,人们写字看书都是从右往左进行的,所谓“右为上”、是尊位,因此上联一般贴在右边,下联贴在左边;横批上的字是从右往左写的。
随着文化的演变,尤其现在很多老师教授孩子书法,在过年的时候都会自己写几幅春联,挂在自家门口,既锻炼的孩子,也讨个好彩头。
很多上下联区分就不那么明显了,横批也是从左往右写的。这个时候,上联可以贴在左边,下联贴在右边,按照这样的顺序读也是没错的。
第二,门神不要贴反了
农村老式建筑的门是对开的,两扇门对开,过年还会见他们在上面贴上两个威风凛凛的大门神。
门神是古代神仙的画像,专门保宅护平安。据说古代的时候门神是神荼和郁垒,到了唐代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秦琼和尉迟恭。
也即所谓的文神和武神,左边贴秦琼、右边贴尉迟恭。如果分不清他们也没关系,我们注意到,两个门神的脸其实是相对的,他们各持兵器在左右两边,兵器对着门中间。
只要让他们保持这样的姿势,不要贴反就对了。
另外要注意:门神要贴的周正,不可贴歪;门上贴了福字的,门神应该在福字两侧或上方,不要盖住福字;换下来的旧门神不可随意丢弃,也不要随意丢在垃圾桶里,最好的仿佛是放到洁净处烧掉,其中要带着恭敬之心。
③不要贴双数
中国传统文件讲究,单数为阳、双数为阴,阴阳协调,其中“阳为吉”,有积极向上之意。
我们发现,七个字的春联最为常见,其实春联上下联一般都是单数,好事成双,上下联合在一起也只能好是双数。
二、如何区分春联的上下联?春联的左右怎么贴?
除了春联的正确贴法,你知道吗,春联中还藏着一些小秘密,比如如何正确念读,福字怎么贴等,也是有讲究的。
①春联的上下联如何区分,不贴错、不念错
小的时候,看到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,我都很疑惑,到底是怎么念呢?
有些从右往左念顺,有些好像又是从左往右念更顺些。
其实,春联的上下联是通过语句、声调来区分的,而不是张贴的位置。
按照平仄区别,对联收尾字是“仄”音字就是上联,对联收尾字是“平”音字就是下联。
简单来说,按照普通话的发音,春联的最后一个字是“三声”或者“四声”就是上联,如果是“一声”或者“二声”就是下联。
中国的诗词、建筑等文化内容都体现了“对称美”,对联也是讲究对仗工整、读起来朗朗上口,有韵律感。
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,也象征团结、兴旺,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,恪守春节习俗传承文化传统。那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是什么?春节各地的习俗有哪些?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了解下春节。
一、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是什么?春节有哪些意义?
年,岁,载,都是指一年的意思,也就是岁名。这几个岁名之间的区别,在于不同时代的不同叫法,夏曰岁,商曰祀,周曰年,唐虞曰载。元旦,春分,岁节,年节,在历史上,也曾经是指同一天。
中国人认为,人只是天地的一部分。天人同构,天人合一,天人相应,这些思想,都是基于“人是天地的一部分”这个事实而建立起来的。一个人应该怎么生活,中国人认为,应该法天则地才行。
过年又是咋回事呢。因为天地这个大系统,地球绕着太阳运行了一周,接下来,就要开始运行下一圈了。为什么要说万象更新,一元复始,辞旧迎新呢,因为旧的一周运行结束了,新的一周运行即将开始。人要法天则地,那么就要跟着天地运动的节律一起,结束旧的周期,开始新的周期。天要换新天,人也要顺应天道换新颜。
四时,就是天地的阴阳。春是少阳,夏是老阳,秋是少阴,冬是老阴。少阳,主生。所以说,一年之计在于春。一棵树,一年能长多粗,取决于春天的生发。一个人,一年中能取得多大的成就,取决于春天所生之志。在天地这个大系统里面,人作为它的一部分,跟一棵树本质上差不多。
人如果逆了四时的阴阳,就会诸事不顺。如果顺应了四时的阴阳,则会大吉大利。人合天地之阴阳,便能蓄养一身的正气,正气足,那么在春天的时候,志向就会勃发,一年下来,才能有大成就。所谓的运气,并不是指概率,而是天地这个大系统宏观的阴阳变化。它不是一种随机或然性的东西,它是一种确然的规律。一个人只要法天则地,合于阴阳术数,好运气,只是理所当然的结果。倒霉的事,也都会离自己很远。
好运气,吉利,亨通,趋福避祸,都不是靠乞求而来的,也不是靠蒙来的。一个正气足的人,福利多,是可能性比较大的。一个正气不足的人,祸端多,则是可能性比较大的。这就是我们文化的特点,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,这个天文和历法的事实,亘古不变,那么从这个确定性的基础出发,后面很多事,也是可以推知出确定性结果的。
我们的文化,是从天文和历法这个亘古不变的确定性事实出发,用来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。其他文化,则不然,他们是从生活出发,去寻找确定性。那么必然的,他们就要从无锚无绪的生活中,推导出来一个假设的神,来作为他们文化的锚定,所以他们的节日,都是和神有关,而不是和天地运动的节律相关联。
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对怪力乱神的东西毫无兴趣,因为我们的第一步,就是站了确定性之上开始出发的。我们有天,不需要再自己给自己发明一堆拟人的神。只有天厌之人,丧失了天地这个确定性的人,才需要一个想象中的神把自己从无锚的纷乱中打捞出来。
过年,从文化层面上来说,是两重意义。一方面是为了敬天事天,一方面是为了治人治事。这里面,又有很多的民俗,比如放鞭炮,比如贴春联,很久以前,还要点红灯笼和红蜡烛,全是大红的颜色,红色为阳,这都是为了升振天地阳气用的。因为这时候,阳气刚萌发,还很弱,人为的提振一下,就可以起到扶阳扶正的效果。
至于过年是为了赶跑年兽一说,那个是民间杜撰的民俗小故事,并不是过年的真正内涵所在。认真的说,只是一种无稽之谈。
旧的一个周期结束了,如果过去的这个周期,生活不顺利,那么希望下一个周期,生活会变得更美好一些。如果上一个周期,生活的很顺利,那么希望下一个周期,生活可以变得更上一层楼。这才是中国人过年,最大的意义。它代表着希望和梦想。当然,更代表着家庭的和睦与圆满。
人们常说,天人合一境界多么高,好像常人难以企及。其实,在中国的文化里面,处处都是天人合一的场景。比如过年就是,那一刻,地球围绕太阳转,掀起了新的一章,人们守岁,就是为了在天地相交,新的一个天地大周期刚开始的时候,以自己一身的阴阳,与天地之阴阳,相合相交。这就是守岁的意义:天人相接。
二、春节各地的习俗有哪些?春节习俗是什么?
1、上海
除夕到子夜时,有一些人会往城内庙中争烧“头香”,撞“头钟”。玉佛寺一般都是烧头香的地方,龙华寺是撞头钟的地方。上海人习惯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顿饭一定要吃汤圆,意味新年圆圆满满,而且要有汤水,寓意有财有势。
2、广东
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:买鸡、鹅、鸭、鱼肉;添制新衣饰;新购家具、器皿;选购年画、春联等。尤其要买柑桔、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。旧俗过年前,男必新理发,女必“挽面”,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。
3、东北三省
首先全家一起祭祖,焚香秉烛、 广陈供品,依尊卑长幼,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,表示辞岁。随后,举行家宴,长辈们坐了上首,晚辈们团团而坐,取“阖第团圆”之意。饭果必要丰富,让人有充实感,预示来年丰衣足食,事业兴旺。
小朋友应该是最期待过年的的群体,每到过年的时候,很多孩子都开始期待着自己的压岁钱,因为这样可以感受到年味,另外还能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,那过年为什么要发压岁钱?压岁钱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?压岁钱的传说故事有哪些?
春节发压岁钱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? 过年为什么要发压岁钱?
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。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,或叫大压胜钱,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,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。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,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,如“千秋万岁”、“天下太平”、“去殃除凶”等;背面铸有各种图案,如龙凤、龟蛇、双鱼、斗剑、星斗等。
压岁钱,汉族年俗,寓意辟邪驱鬼,保佑平安。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。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,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,帮助小孩平安过年,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、平平安安。
春节拜年时,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,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,因为“岁”与“祟”谐音,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。
1、关于压岁钱的传说故事
古时候,有一种小妖叫“祟”,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,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,接着头疼发热,变成傻子。因此,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,叫做“守祟”。
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,视为心肝宝贝。到了年三十夜晚,他们怕“祟”来害孩子,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。孩子玩累了睡着了,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,夫妻俩不敢合眼。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,吹灭了灯火,“祟”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,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,吓得“祟”逃跑了。第二天,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“祟”的事告诉了大家,以后大家学着做,孩子就太平无事了。
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,暗中来保护孩子的。因为“祟”与“岁”谐音,之后逐渐演变为“压岁钱”。到了明清,“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,谓之压岁钱。尊长之赐小儿者,亦谓压岁钱”。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“串钱”。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,寓意“长命百岁”。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,寓意“一本万利”。货币改为纸币后,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,祝愿孩子“连连高升”。
2、过年怎么给压岁钱?
据说,在历史上,旧俗除夕夜,各家有小儿女者,用盘、盒等器具,盛果品食物,互相赠送,这就是“压岁盘”。后来,“压岁钱”取代了“压岁盘”,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。
清代,压岁钱带上了去邪、祈福的成分,《燕京岁时记·压岁钱》记载:“以彩绳穿钱,编作龙形,置于床脚,谓之压岁钱,尊长赐小儿者,亦谓之压岁钱。”这里,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。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来,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。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:“百十钱穿彩线长,分来角枕自收藏,商量爆竹锡萧价,添得娇儿一夜忙。”